关灯
护眼
字体:

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+杨世文【完结】(340)

  最后一棵大树倒了,他开始完全独立地闯荡人生;二是这一年康有为建立了自己的

  小家庭,娶张氏为妻;三是从这年起,康有为决心“谢绝科举之文,土芥富贵之事”,

  转治经世致用之学,投学粤中大儒朱九江(名次琦)的门下,“以圣贤为必可期”,

  “以天下为必可为”。

  康有为在朱老师门下学习非常认真,十分敬重这位硕德高行,博极群书的老师。

  “先生壁立万仞,而其学平实敦大,皆出躬行之余,以末世俗污,特重气节,而主

  济人经世,不为无用之空谈高论。”“先生动止有法,进退有度,强记博闻,每议

  一事,论一学,贯串今故,能举其词,发先圣大道之本,举修己爱人之义,扫去汉

  宋之户,而归宗孔子”。(年谱)在朱九江指导下,康有为熟读背诵了《周礼》、

  《仪礼》、《尔雅》、《说文》、《水经注》’以及《汉书》、《楚词》、《文选》、

  杜诗和六朝文等。经过学习,康有为的思想经历了大的飞跃过程,通过对自己过去

  的学习内容和生活历程的反省,用批判态度对待学习,解剖社会的习惯开始养成。

  一次,康有为同老师朱九江谈论韩愈(昌黎)。康有为对这位老师十分推崇的

  人大不以为然,指出韩愈道术浅薄,所著文章“皆空疏无有”。他觉得,“言道当

  如庄荀,言治当如管韩,即《素问》言医,亦成一体,若如昌黎不过文工于抑扬演

  灏,但能言耳,于道无与,即《原道》亦极肤浅,而浪有大名,千年来文家颉颃作

  气势自负,实无有知道者。”为此他遭受了朱老师的批评,说他太张狂。同学们也

  被他那如此蔑视“权威”的傲气所震慑(年谱)。由此他获得了“狂生”的绰号。

  康有为的学习颇有个性。有一次听课时他闭目伏案,案头倒放着一卷《三国志》,

  被九江先生所发现。朱老师风趣地批评说:“你在闭目例看《三国志》吗?”有为

  坦然答道:“是!”接着,他便将倒翻开的两页书一字不漏地背诵了出来。另一次,

  九江先生带领弟子过西江去瞻仰苏东坡当年南贬时遇风泊舟的古迹,惟独康有为不

  愿同往。同学们问他,他说:“逆流之舟,何用瞻仰?我要看的是王荆公的改制台。”

  这既表明了他对王安石的钦慕,同时也表现出他的固执。由此同学们又称他“拗康”。

  在大量阅读基础上,康有为开始了深刻的反思。为了探索人生之真谛,他经历

  了艰苦的求索过程。

  “至秋冬时,四库要书大义,略知其概,以日埋故纸堆中,汩其灵明,渐厌之。

  日有新思,思考据家著书满家,如戴东原,究复何用?因弃之而私心好求安心立命

  之所。忽绝学捐书,闭户谢友朋,静坐养心,同学大怪之。以先生尚躬行,恶禅学,

  无有为之者。静坐时忽见天地万物皆我一体,大放光明,自以为圣人,则欣喜而笑,

  忽思苍生困苦,则问然而哭,忽思有亲不事,何学为,则即束装归庐先墓上。同门

  见歌哭无常,以为狂而有心疾矣”(年谱)。

  显然,这是康有为思想激烈动荡、傍惶时期。面对中国的现实,过去的信念受

  到了冲撞,新的信心正在萌生,这不能不是一个痛苦而情绪非常不安的过程。这正

  恰如康有为自己所述:“此《楞严》所谓飞魔入心,求道迫切,未有归依之时”

  (年谱)。

  几年的学习,给康有为的一生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。“其理学政学之基础,

  皆得诸九江”;“生平言学,必推次琦”;“粗闻大道之传,决以圣人为可学而尽

  弃旧学,自此始也”(年谱)。

  1879年春,康有为回到家乡,决定前往山水幽胜的西樵山白云洞,读书养性,

  希望能在大自然的熏陶和道佛之书的引导下,摆脱焦躁不安心绪,同时让思想自由

  驰骋,以寻找真理的本,求魂气之灵。在这里,康有为面壁长斋静坐累月,“专讲

  道佛之书,养神明,弃渣滓。时或啸歌为诗文,徘徊散发,枕卧石窟瀑泉之间,席

  芳草,临清流,修柯这云,清泉满听,常夜坐弥月不睡,恣意游思,天上人间,极

  普极乐,皆现身试之。始则诸魔杂沓,继则请梦皆息,神明超胜,欣然自得。习五

  胜道,见身外有我,又令我人身中,视身如骸,视人如豕”(年谱)。

  尽管如此苦读,但康有为仍未找到满意的答案。恰在这个时候,翰林院编修张

  延秋的到来,为康有为的治学面向社会架起了桥梁。当张延秋同四五位文人学士游

  西樵山时,就碰上了这个衣履不整、披头散发、自歌自哭自笑的康有为,并且还同

  这位性情急躁、傲气十足的青年人发生了激烈争吵。但“素以文学有盛名。于京师”

  的张延秋并未责怪康有为,相反却认为他有个性,谈吐不俗,因而“盛称之”。回


小贴士: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,记得收藏网址 https://www.52shuku.vip/ 或推荐给朋友哦~拜托啦 (>.<)
传送门:排行榜单 | 好书推荐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