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+杨世文【完结】(35)

  君之视里如手足,则臣视君如腹心;君之视臣如犬马,则臣视君如国

  人;君之视臣如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仇。(《孟子·离娄下》)

  孟子认为,君和臣民是一种对等关系,君对臣民怎么样,臣民就可以对君怎么

  样。这种以“腹心”对“手足”、以“国人”对“犬马”,以“寇仇”对“土芥”

  的关系,完全是一种政治平等的关系。将这种论点再归入到以君本位为前提的民本

  思想中去,是很不适合的。据说朱元璋读到此章时勃然大怒,认为是“非臣子所宣

  言”,以致将孟子赶出了孔庙。[注]这就有力地证明了孟子此说属于民主思想而非

  民本思想。

  孟子和齐宣王曾就君权问题进行过一系列讨论。齐宣王向他请教关于公卿的问

  题,他认为“贵威之卿”“君有大过则谏;反复之而不听,则易位”;而“异性之

  卿”“君有过则,反复之而不听,则去”。直说得齐宣王“勃然变乎色”(《孟子

  ·万章下》)。这是说,臣民不但可以背弃君主,而且还有权废置君主。这种理论,

  可以说是对君主专制的直接挑战。

  齐宣王作为一个专制君主,对孟子这些直接否定君权的言论是难以接受的。因

  此,他转弯抹角地问孟子:商汤流放夏桀、武王讨伐商纣这样的“臣弑其君”的行

  为,是不是正确?孟子回答道:

  贼仁者谓之“贼”,贼义者谓之“残”。残贱之人谓之“一人”。闻

  诛一夫纣矣,未闻弑君也。(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)

  这种正名论,其实质是肯定臣民可以诛杀无道之君。

  与易位说、革命说有关的还有禅让说。孟子认为“惟仁者直在高位”,如果臣

  民的贤超过了君主,那么君主就应禅让。于是,他屡屡称颂尧、舜的禅让,许以为

  仁。这种禅让说是原始民主制思想的遗留,孟子称赞它,也正表现了他对君主世袭

  制的否定,也应属于朴素民主思想的范畴。

  孟子之所以会产生易位说、革命说、禅位说,就是因为他有民贵君轻的价值判

  断,他说:

  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,得乎天子而为

  诸侯,得乎诸侯而为大夫。诸侯危社稷,则变置。牺牲既成,粢盛既囗,

  祭祀以时,然而早干水溢,则变置社稷。(《孟子·尽心下》)

  总之,政权可以更迭,君主可以易人,这一切都得取决于人民的态度。这是一

  种典型的“民为主”论。

  总之,从君民人格平等、政治平权说到君权民与说、民贵君轻说,孟子实质上

  已形成了系统的民主思想。这种民主思想尽管和近代意义上的民主有低、高级之分,

  但主张主权在民,否定君主的绝对专制则是相同的。

  (廖名春 撰)

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

  下一篇 回目录

  周末大儒 荀子

  (约前336—前238年后)

  荀子是春秋战国“百家争鸣”的集大成者,也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。后

  人对荀子争议颇大,有的说他是孔门嫡传,有的说他是儒门异端;有的说他是法家,

  是黄老思想家,有的说他是经师,是专制主义理论的祖师……其实,荀子在中国思

  想史上的价值,荀子对儒学的贡献,就在于他的“杂”,他的“异”。

  一、荀子的生平事迹

  人们一般都以为荀子姓荀,这其实是一个错误。除《史记》,先秦两汉的著作

  都称其为“孙”。特别是《荀子》一书,几乎都称“孙”。[注]韩非为葡子学生,

  其著作也称“孙子”。所以,称荀是后起之说,荀子当为孙子。

  荀子是赵人,为孙氏。因此,他很可能系卫公子惠孙之后,由卫而入赵。

  荀子约生于公元前336年。他20岁时,就已在燕国从事政治。他反对燕王啥把王

  位禅让给其相子之,但燕王啥没有听他的劝告。[注]在燕国的游说失败后,荀子的

  行踪共有20多年不清楚。但至公元前286年时,荀子以“秀才”见称于世。此时齐国

  稷下之学正盛,齐囗王继齐宣王之后,招集天下贤才而“尊宠之”。田骄、慎到、

  接子这些著名的学者,都齐聚齐国稷下学宫,号为列大夫,享受优渥的政治生活待

  遇,不治而议论,作书以刺世。荀子年50才始来稷下游学,但他对诸子之事都有批

  评,认为“非先王之法”。

  前286至前285年,齐活王灭掉了宋国,夸耀武功,不尚德治,荀子曾进行谏诤,

  但不获采纳,于是他就离齐赴楚。

  前284年,燕将乐毅率燕、赵、韩、魏、秦王国之师攻齐,陷齐都临淄。齐囗王

  逃宫,被淖齿杀死。齐国几至灭亡。前279年,齐即墨守田单乘燕惠王用骑劫代乐毅

  为将之机,向燕军发起反攻,一举收复失地,“迎襄王于莒,入于临淄”。齐襄王


小贴士: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,记得收藏网址 https://www.52shuku.vip/ 或推荐给朋友哦~拜托啦 (>.<)
传送门:排行榜单 | 好书推荐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