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+杨世文【完结】(59)

  由于对六经价值标准不同,今古文家对六经排列的顺序也不相同。今文家认为六经

  是孔子用以垂教万世的大典,所以在《春秋繁露》和《史记》中,皆依其程度之浅

  深排列六经次序。们守》、《书》为文字的教育,列于最前;《礼》、《乐》为行

  为的训练,心情的陶冶,列于其次;《易》谈哲理,《春秋》有微言大义,故列于

  最后。刘歆等古文家认为六经为三代固有史料,所以在《七略》和《汉书·艺文志》

  中,皆依其时代之先后排列六经次序。《易》之八卦,作于伏牺,列于首;《尚书》

  有《尧典》,列于其次;《诗》有《商颂》,故又次之;《礼》、《乐》为周公所

  制,列于再次;《春秋》为孔子据周公旧例所修,故列于最后。

  刘歆在经学史上的第三个贡献是打破了今文经学对儒学的垄断,开启了古文经

  学的发展道路。清代的新今文家攻击刘歆为了取媚王莽而遍伪群经,杜撰出一系列

  古文经书。如果从时间上来考察,这一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。要知道,当刘歆发现

  中秘古文经书而谋求为之立学宫时,王莽尚毫无篡权迹象哩。刘歆之所以呼吁将古

  经立学官,其本意完全是为了促进儒学的丰富与发展。就是他在《让太常博士书》

  中所说:“将以辅弱扶微,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,冀得废遗。”哀帝说他“欲广道

  术”,是极中肯之辞。后来,在王莽的支持下,他凭借政权的力量,压倒了今文学

  派,将《左传》、《毛诗》、《周礼》、《古文尚书》等立于学官,并且大增博士

  弟子,在全国兴起大规模的古文经学宣传运动,使古文学派的力量迅速壮大。东汉

  之初,汉光武帝废古文,提倡今文。但是由于古文经在学术思想界已经有了深刻的

  影响,而且它的学术本身有许多合理的成份,所以古文经学不仅没有随着王莽政权

  的覆灭绝迹,而是在民间以更广阔的范围传播开来,形成了一个风靡整个东汉社会

  的古文经学学派。我们讲两汉经学史,实际上是两汉的今文经学和东汉的古文经学

  的历史。如果说是董仲舒开创了以微言大义说经的今文经学的话,那么重视名物制

  度的古文经学就是刘歆开其山门了。刘歆,实在是西汉今文学之异军,是东汉古文

  经学之宗师!

  (汪受宽 撰)

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

  下一篇 回目录

  蜀中大儒 扬雄

  (前53—18)

  扬雄是汉赋“四大家”[注]之一,又是西汉末年的一代大儒,身兼文学家、思

  想家两种身份。《汉书·扬雄传》载其“年七十一,天风五年卒。”(下引本传,

  不再出注)天凤为王莽新朝年号,五年即公元18年。其生当在汉宣帝甘露元年,为

  公元前53年[注]。是一个跨世纪的人物。扬雄一生历官汉成帝、汉哀帝、汉平帝及

  新朝王莽四帝,又是一位历经两朝,历官四代的耆宿。他文彩焕然,学问渊博;道

  德纯粹,妙极儒道。王充说他有“鸿茂参圣之才”;韩愈赞他是“大纯而小疵”的

  “圣人之徒”;司马光更推尊他为孔子之后,超荀越孟的一代“大儒”。

  一、西蜀一廛氓 清静事无为

  扬雄,字子云,蜀郡成都人[注]。雄自序“家产不过十金,乏无儋石之储”,

  家境接近于贫困线。但若考其远祖,可称得上是王侯世家。本传称:“其先出自有

  周伯侨者,以支庶初食采于晋之扬,因氏焉,不知伯侨周何别也。”扬处“河汾之

  间”,在今山西南部。《左传》襄公二十九年载司马叔侯曰:“虞、貌、焦、滑,

  霍、扬、韩、魏皆姬姓也。”扬为姬姓可以无疑,是周王族支庶。不过,到底扬氏

  属于周王哪一支,因时代绵远,後青衰微,到扬雄时已不可考。[注]雄又说:“周

  衰而扬氏或称侯,号曰扬侯。会晋六卿争权,韩、魏、赵兴而范、中行、知(智)

  伯弊。当是时,逼扬侯,扬侯乃逃于楚巫山,因家焉。”据此,扬雄的祖先春秋时

  曾自称“扬侯”,晋“六卿”之乱,扬侯受韩、赵、魏的逼迫,举族南迁楚国境内

  的巫山地区,似乎扬氏是失利的范、中行、智伯的同党。不过此说有两点可疑,一

  是扬氏称侯,不见于史载;二是范、中行、智伯也不是同时被灭,扬氏无由受到牵

  连。东汉张衡对此有不同说法:“晋大夫食采于扬,为扬氏,食我有罪而扬氏灭。”

  [注]如此,则扬氏当时不过是晋国的一个大夫,根本没有扬氏称侯这回事。扬氏南

  迁也不是由于三家之逼,而是扬食我有罪绝封,逃难南迁。晋灼、颜师古极赞成此

  说。扬雄自序家谱容或有为祖先粉饰的嫌疑,“扬侯”也许是当时对有身份者的尊

  称,扬雄误以为五等爵的“侯”爵,反有僭越之嫌;但说扬氏出自有封邑的周室子


小贴士: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,记得收藏网址 https://www.52shuku.vip/ 或推荐给朋友哦~拜托啦 (>.<)
传送门:排行榜单 | 好书推荐 |